《中医学》见习教学大纲
课程编号:15080011
适用专业:临床医学专业(农村定向)
课程性质:专业必修课
开课学期:第六学期
见习课时:26学时 学 分:5学分
选用教材:李家邦主编,《中医学》,人民卫生出版社,第7版。
一、课程性质与任务
中医学有着一整套独特的理论体系,除了掌握必要的中医基础理论外,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辨证论治、针灸和常见病的防治。通过见习的教学方法,充分运用模型、标本、图表、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及基本技能的训练,培养学生有较强的辨证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,使学生能够在中医理论指导下,运用中药、针灸等医疗技术防治本专业的常见病和多发病,更好为农村防病治病服务。
二、见习(实验)课程的基本要求
1、掌握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和阴阳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,了解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。
2、了解人体脏腑的形态,掌握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。
3、掌握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等六淫邪气的性质和致病特点。
4、掌握望舌的部位和方法,辨别舌质的淡白、红、绛、紫、胖、瘦、齿痕、瘀点、瘀斑及舌苔的白、黄、灰、黑、润、燥、腐腻等舌象与主病。
5、掌握切脉的部位和方法,区别浮、沉、迟、数、虚、实、弦、滑、细、结、代11种脉象与主病。
6、掌握八纲辩证,熟悉18种常见病的脏腑辨证施治。
7、了解常用中药的形态和性味,熟悉性味功效相似中药的应用不同。
8、了解腧穴的主治规律,掌握常用腧穴的定位及取穴的几种基本方法,在模型和人体分经找出重点腧穴的准确定位。
9、掌握毫针操作的基本技能,熟悉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。掌握针灸操作的要求和手法的要点。
三、见习(实验)课程的主要内容与课时分配
序号 |
见习(实验)项目 |
学时 |
见习内容 |
形式 |
类型 |
1 |
阴阳五行 |
2 |
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|
观看录像 分析与讨论 |
电 教 |
2 |
藏 象 |
2 |
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 |
观看录像 病例讨论 |
电 教 |
3 |
六 淫 |
2 |
六淫的自然特性和致病特点 |
观看录像 病例讨论 |
电 教 |
4
|
望诊 (舌质与舌苔) |
3 |
望舌的部位和望舌的方法,辨别舌质的淡白、红、绛、紫、胖、瘦、裂纹、齿痕及瘀点、瘀斑和舌苔的白苔、黄苔、灰黑苔、腐腻苔、燥苔 |
模型示教 临床见习 病例讨论 |
综合性 |
5 |
脉 诊 |
3 |
熟悉切脉的部位和方法,体验浮、沉、迟、数、虚、实、弦、滑、细、结、代11种脉象的特点 |
临床见习 教师示教 病例讨论 |
综合性 |
6 |
八纲辩证 脏腑辩证 |
7 |
八纲辨证之表里、寒热、虚实、阴阳辨证; 脏腑辩证:心气虚、心血瘀阻、心火上炎、小肠实热、风寒袭肺、痰热壅肺、大肠湿热、脾气虚、肝气郁结、肝胆实热、肾阴虚、肾阳虚、膀胱湿热、心脾两虚、肝胃不和、肝肾阴虚、脾肾阳虚、风寒湿痹18种病证的辨证施治 |
临床见习 教师示教 病例分析 |
综合性 |
7 |
中药标本 |
2 |
观察和区别中药的基本形态 品尝部分药物的性味 |
观察标本 示教讨论 |
综合性 |
8 |
腧穴定位 |
2 |
在模型和人体分经找出重点腧穴的准确定位 |
教师示教 学生操作 讨 论 |
综合性 |
9 |
针灸操作 |
3 |
练习毫针的持针、押手、进针、行针、出针等操作,练习灸法的操作,针刺、灸法实践操作(学生自身试针或相互试针) |
教师示教 学生操作 讨 论 |
综合性 |
四、成绩考核方式
见习报告作为考核成绩,占本学科总成绩10%。
- 上一篇:《中医学》见习指导...
- 下一篇:《中医学》实践教学大...